今天是
  • 标题

  • 标题

  • 标题

和剧动态
传承有妙招 【文化温度】非遗和剧上演凤梅文化礼堂
作者:平阳态度  来源:鳌江发布  发布日期:2020-05-02 11:16:52 浏览次数:176

8月22日,凤梅文化礼堂一出省级非遗和剧大戏,让久居平静的山乡小村热闹了起来。

鳌江镇第二届戏曲节暨新民和剧团40周年庆典活动,由平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、鳌江镇人民政府主办,县非遗中心、鳌江镇文体服务中心、梅溪社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“鳌江镇梅里村第二届戏曲节暨新民和剧团40周年庆典活动”在梅溪社区凤梅文化礼堂拉开帷幕,据悉,戏曲节期间还将举行和剧艺术研讨会、第七期和剧培训班成果展演、和剧专场演出、文艺演出等活动。

梅里、凤岙办戏班历史悠久,早在清光绪年间,就有陈开栋和王蜻蜓办有和合班;解放初期有沈尚绩、王景铭等创办的和调班。平阳县新民和剧团前身为梅溪和剧团,始建于1978年6月,最早是以农村青年俱乐部的形式出现的,成员共30多人,大部分都来自梅里、凤岙两村。排演的《双合缘》、《鸳鸯带》、《金龙鞭》等六部传统戏,演出后深受观众欢迎,很快就引起不小轰动,曾在西桥村和徐家站村连演40多场的辉煌,一度活跃于浙南闽北广大乡村舞台,先后为温州瓯剧团、平阳越剧团、木偶剧团输送了大批优秀戏曲人才。

2009年平阳新民和剧团被温州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;2014年,梅里村被评为浙江省传统戏曲特色村。剧团现有和剧省级传承人1名,市级3名,县级6名。看戏依然火爆,艺人已渐渐老去,青黄不接现状堪忧,青年演员奇缺成为和剧发扬光大的最大难题。为培育和剧新生力量,戏曲从娃娃抓起,从2012年开始,新民和剧团和梅里村两委连续7年举办暑期和剧公益培训班,将非遗保护传承和“春泥计划”有机结合,既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,又培养戏曲苗子,创新文化礼堂活动载体,丰富农村文化生活。

培训班每季为期一个月,每期招生50余人,学员多为梅溪在校中小学生,开设二胡、乐理常识、和剧唱腔、戏曲表演等课程,每期结束举办成果展演。和剧传承人不计报酬,倾囊相授。当年的小娃娃已经完成完美蜕变,和剧春天的曙光已然浮现。

梅里村书记、凤梅文化礼堂总干事薛师用说:“新民和剧团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,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地方戏曲青黄不接、渐渐衰败的时候,我村老文化传承人贵在坚持,重新组团自筹资金自备道具,创新剧目,演绎经典,近年来已在全市范围内演出了60余场,活跃了农村文化市场。近四百名娃娃在这里学习了二胡、乐理常识、和剧唱腔、戏曲表演等知识,和剧让凤梅文化礼堂更精彩”。